肿瘤治疗已经进入分子时代,而在分子肿瘤时代,对于肿瘤干细胞的认知不应再被忽视,其中肿瘤干细胞的靶点认知和干预自然应成为攻克肿瘤的关键。本届ASCO大会关于肿瘤干细胞的有关研究成为大会的热点,下面综述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和学术观点,以飨同仁。
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肿瘤中心的Clarke博士认为肿瘤干细胞与人类健康细胞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也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但肿瘤干细胞由于增殖调节功能缺陷、基因突变,从而引领细胞向恶性质方向发展。以乳腺癌为模型,Clarke博士发现乳腺癌组织中CD44表达的细胞较其他细胞亚型,具有高度的肿瘤发生潜质。进一步进行的有关186个基因的研究还发现,具有侵袭相关基因的乳腺癌细胞,其转移性更强、预后更差。 由此研究者认为对肿瘤干细胞的深入认知,可能会对肿瘤的发展、预后、治疗方案选择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来自加州大学的Jamieson博士的研究也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并且肿瘤干细胞随着治疗药物的敏感性改变,其表面标志物也随之改变。基于此,不少专家认为应在肿瘤干细胞发生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治疗。目前应用血细胞分类技术进行肿瘤发生的预见性预测研究已经开始,结果值得期待。
杜克大学的Rich博士在分析神经系统肿瘤治疗的耐药性时指出, 目前临床治疗后肿瘤的缩小并未转化为生存的优势,这是因为约1%肿瘤干细胞的残留,这些细胞的侵袭、转移特征使肿瘤再次复发增殖,直至导致患者死亡。 Dr. Rich的研究显示在脑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中CD133阳性细胞很丰富,其中CD133阳性细胞对于化疗药物和放疗敏感性差于CD133阴性细胞,而阳性细胞更具有增殖能力。随后的动物实验研究还证实500个CD133阳性肿瘤干细胞,在8周内就可形成一个胶质瘤,并且CD133阳性细胞还可通过启动信号传导路径,促进肿瘤进展。
从与会专家的报告来看,对于肿瘤干细胞我们还有诸多未知的信息,但即便如此,有关肿瘤干细胞的深入基础和临床研究,无疑应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