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CSCO肺癌&消化系统肿瘤规范化诊治专题学习班(昆明站)

发布时间:2022-12-01 浏览次数:4539次 来源: 作者:

2022年11月26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及北京市希斯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主办,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与苏州良医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协办的“2022 CSCO 肺癌&消化系统肿瘤规范化诊治专题学习班-昆明站”正式落下帷幕。本次大会由云南省肿瘤医院及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承办,通过线上线下两端同步的方式,交流年度CSCO诊疗指南更新内容及领域内前沿进展。

肺癌专场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在大会执行主席云南省肿瘤医院李文亮教授的主持下,大会主席云南省肿瘤医院黄云超教授及讲者团代表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分别作开幕辞。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离不开同道的支持,充分体现了以CSCO为代表的各界对云南省肺癌诊治的关注与认同,多年来CSCO致力于肿瘤诊疗的再教育,通过指南的发布及巡讲提高各地肿瘤诊疗水平。本次大会邀请到国内肺癌领域内科、外科、放疗等领域知名专家参与授课,内容精彩纷呈囊括指南解读、经验分享等,希望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图片 1.png

图片 2.png图片 3.png

2022 CSCO 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沈红梅教授的主持下,程颖教授分享了新版指南中小细胞肺癌部分的更新要点解读。程教授从小细胞肺癌的分期、病理诊断及分子分型出发,介绍了免疫治疗在局限期及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的探索进展,重点指出国产PD-1斯鲁利单抗及阿得贝利单抗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成功。此外,针对复发的小细胞肺癌,安罗替尼基于ALTER1202研究亚组的结果也得到了指南的I级推荐,本次更新还新增了对骨髓保护药物曲拉西利的推荐。

图片 4.png

2022 CSCO 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可手术和IV期驱动基因阳性部分)

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毕清教授的主持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分享了新版指南中关于可手术及IV期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部分的更新内容解读。针对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更新主要在于上调了对MET14外显子跳突的推荐等级,以及基于IMpower010研究新增了对于IIA、IIB、可手术IIIA、IIIB期术后使用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的推荐。驱动基因阳性部分,基于AENEAS及FORLONG研究上调了国产EGFR-TKI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的推荐,新增了基于信迪利单抗的后线联合治疗方案以及Mobocertinib作为对EGFRex20ins的治疗推荐。ALK方面则基于eXalt3研究上调国产ALK-TKI恩沙替尼的推荐等级。对于BRAF V600E突变新增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的双靶方案推荐。

图片 5.png

2022 CSCO 肺癌指南解读·放疗部分

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荣清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正飞教授分享了新版指南中放疗部分的更新内容解读。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对于不适宜手术的早期患者强调了立体定向放疗的价值,对于局晚期患者则强调新辅助放化疗及辅助放化疗的价值,对于孤立性转移IV期患者,局部放疗也写入了指南得到推荐,对于脑转移患者单纯SRS对比WBRT+SRS无显著OS差异且可保护患者认知功能。对于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的价值同样得到推荐,并对不同分期患者给出了放疗建议。

图片 6.png

2022 CSCO 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不可手术局晚和驱动基因阴性部分)

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杨承纲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段建春教授分享了新版指南中关于不可手术局晚期及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部分的更新内容解读。对于这部分患者,免疫治疗的地位随着GEMSTONE-301、ORIENT-11、IMpower132等多项III期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得到巩固,多种免疫治疗方案的推荐得到新增或上调,而免疫联合策略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对患者的关注也将不止局限于“治愈”,而是同样关注患者的“随后事件”,注重治疗对生活质量的改善。

图片 7.png

肺癌的靶向治疗之路

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彭浩教授的主持下,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分享了肺癌靶向治疗发展的现状及挑战。林教授从CLIP1-LTK融合基因的发现及研究进展陈述了靶点发现的艰难,而靶向药物的研发则也在面临新的转型,目前EGFR已经成为其他靶点拓展适应症的“试验田”。而针对耐药问题,不同靶点的个性化后线研发及多靶点的泛耐药机制探索成为两种思路。随着检测技术的变革,诊疗方式的认知也需被重构,在新的检测技术辅助下,诊疗将向着更为精准的方向发展。

图片 8.png

专家观点

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江波教授的主持下,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李丽华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向旭东教授、夏耀雄教授及胡早秀教授围绕IV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局部治疗的临床实践及靶向治疗药物在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以放疗为代表的局部治疗在IV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重要价值,但需要注意患者的耐受性,应进行MDT讨论后决定放疗的介入时机与方式。而术后辅助治疗中,免疫治疗目前具有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具体的时机则应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MRD检测)决定。

中国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进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分享了我国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前沿发展。近些年来ALK-TKI发展迅猛,ALK+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TKI的治疗,生存期(OS)得到显著改善,但获得性耐药、CNS转移、药物不良反应及早中期疾病管理等问题临床上仍有需求。伊鲁阿克作为国产创新性ALK/ROS1抑制剂,结构上作出4项关键优化,对多种ALK-TKI耐药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在人肺癌模型中显示出优异的抗肿瘤效果,其高度选择性使得对钾离子通道hERG和胰岛素受体INSR的抑制活性低,得到了更低的QTc间期延长和高血糖风险,在临床研究中也以较好的安全性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尤其是对CNS病灶有显著治疗作用。今年ASCO上报告的II期临床研究中,针对ALK/ROS1阳性晚期患者的二线治疗,IRC评估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9.8个月,中位持续缓解时间达到14.4个月,无论患者是否存在脑转移,都可达到较好的缓解率,且耐受性良好。目前针对中国患者的一线III期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期待后续的好消息。

图片 9.png

免疫治疗时代,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定位与展望

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刘坤教授的主持下,云南省肿瘤医院涂长玲教授分享了贝伐珠单抗在驱动基因阴性的肺癌中的应用。驱动基因阴性是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免疫治疗虽可使这部分患者获益但也要考虑患者的PD-L1表达情况,对于免疫荒漠型、免疫豁免型肿瘤,免疫治疗单药的使用患者获益有限。但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加入引入全新机制,可以使得免疫抑制环境转变为免疫支持环境,即便在PD-L1高表达人群中,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也可取得不劣于免疫单药的疗效,IMpower150等研究则显示不同PD-L1表达水平的患者均能从贝伐珠单抗+免疫+化疗的一线治疗模式中获益。贝伐珠单抗作为临床用药经验丰富、数据翔实的抗血管生成大分子生物制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广泛的应用人群,且已经纳入医保有更好的可及性。

图片 10.png

专家观点

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寿涛教授的主持下,云南省肿瘤医院李云霞教授、张明教授、陈楠教授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曾蓉教授围绕临床实践中ALK-TKI的排兵布阵及靶向联合治疗模式的思考等话题进行了讨论。ALK-TKI三代同堂,具体的用药选择应依据疗效、安全性、后线用药及可及性等因素综合考虑,伊鲁阿克作为国产创新性ALK-TKI,期待其进入可用药队列为患者及医师带来更多选择。靶向治疗的联合模式可在耐药后的后线取得应用,目前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予以支持。

肺癌专场总结

肺癌专场接近尾声,大会主席云南省肿瘤医院李高峰教授作总结致辞。疫情并未能阻隔本次会议云端的学术交流,本次会议关于非小细胞肺癌及小细胞肺癌的前沿进展进行了高水平交流,围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等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进行了讨论,对于肺癌的诊疗已经不局限于延长生存期,而是同样关注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希望后续加强学术交流,更好地服务患者。

图片 11.png

消化肿瘤专场

开幕致辞

下午的消化肿瘤专场由云南省肿瘤医院承办,在大会主席云南省肿瘤医院李文亮教授、沈丽达教授及主办方代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的致辞中,会议正式开始。

图片 12.png

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

在云南省肿瘤医院谢琳教授的主持下,张苏展教授首先带来了非转移性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的学术内容分享。本次更新中关于非转移性结直肠癌,上调了对肠镜确诊患者的影像学分期诊断推荐等级,更加强调术前的规范化诊断,并针对术后辅助治疗及随访修订了注释内容,强调对于II期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判断。此外,基于最新临床研究进展指出,新辅助治疗暂仍不建议常规开展,有待进一步观察,而ctDNA的检测暂时也仍不建议直接用于指导临床实践,需要对ctDNA测定方法再进行优化。随后,谢琳教授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黄颖教授针对学术分享内容发表了看法。

图片 15.png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

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文政琦教授的主持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薛俊丽教授进行了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分享。免疫治疗已重塑了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格局,本次更新也基于临床研究进展及适应症获批对姑息一线、二线治疗中的免疫治疗方案的推荐进行修订。而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联合治疗模式,薛教授也分享了新版指南中的推荐,目前双免模式及化疗±靶向+免疫的模式尚未得到推荐,免疫Plus模式正在MSS/pMMR患者中大力探索,期待更进一步的结果。文政琦教授与福建省立医院刘振华教授则在随后进行了讨论。

图片 16.png

CSCO胃癌诊疗指南解读之非转移性胃癌部分

在云南省肿瘤医院代佑果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分享了新版胃癌诊疗指南中关于非转移性胃癌部分的更新内容解读。新版指南中调整了胃癌影像学报告的模板,明确了标准格式,更强调诊断的规范化,并推荐对所有新诊断胃癌进行MSS/dMMR状态的检测。治疗方面新增了内镜手术适应症、术前治疗、新辅助治疗等的描述,逻辑更为严谨。目前仍以手术为首选,但将EGJ肿瘤以其独有特征与其他非EGJ肿瘤区分开来,对于淋巴结清扫也增加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基于临床研究进展修订了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的推荐,期待未来更大规模临床研究的探索。代佑果教授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佳艺教授在随后进行了讨论。

图片 17.png

CSCO胃癌诊疗指南解读之晚期胃癌的治疗

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张文静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凤华教授分享了新版胃癌指诊疗指南中关于晚期胃癌治疗的更新内容解读。晚期胃癌的治疗目前以免疫联合方案为一线新标准,新版更新中更加明确了免疫治疗的人群选择,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分线给出了免疫方案推荐,但免疫治疗相关Biomarker的探索目前仍困难重重,而在靶向治疗中,新增了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联合方案更新,并基于临床进展新增对ADC类药物针对HER2+患者的推荐。未来的探索中,治疗优势人群的进一步精准筛选及更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选择、管理将成为重点。随后,张文静教授与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奕贵教授各自发表了看法。

图片 18.png

CSCO胃癌和结直肠癌指南解读·放疗部分

在云南省肿瘤医院鞠云鹤教授的主持下,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任骅教授分享了胃癌和结直肠癌指南中关于放疗部分的更新内容解读。结直肠癌的本次更新主要围绕免疫治疗,但在2021版更新中围绕放疗更新了部分内容。对于早期保肛意愿强烈的患者,同步放化疗可作为可选项观察能否达到cCR,局晚期患者中同步放化疗同样具有重要地位,任教授针对不同分层患者放疗周期、药物选择及新辅助治疗等临床常见问题进行了讨论。此外,免疫联合治疗方案中,NICHE等研究的探索为免疫联合化疗的探索又提供了新的证据,放疗与免疫的协同增效值得进一步的探索。胃癌中研究则提示可手术胃癌术后放疗可能对于淋巴结阳性患者有潜在获益,但仍需探索,而可手术EGJ的新辅助放化疗则可作为常规推荐,具体的最佳模式还有待临床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公布。学术分享后,鞠云鹤教授与任骅教授进行了交流。

图片 19.png

转移性结直肠癌三线治疗新格局

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董超教授的主持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恩孝教授分享了对于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三线治疗的前沿进展讨论。目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依靠化疗+靶向的一线治疗目前已取得10个月以上的PFS与20-35个月的OS,二线也可取得5个月以上的PFS与11-17个月的OS,但目前三线治疗的探索中单药治疗疗效较为有限。李教授分别介绍了靶向序贯靶向、化疗、免疫、抗血管及其他药物的三线治疗模式的探索,目前贝伐珠单抗联合靶向治疗的模式作为指南推荐的优选方案得到NCCN指南推荐,而其他联合方案也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索。随后,董超教授及云南省肿瘤医院沈焘教授发表了看法并进行讨论。

图片 20.png

消化肿瘤专场总结

大会的尾声,大会主席李文亮教授及沈丽达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本次大会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学术盛宴,围绕结直肠癌及胃癌的前沿进展及临床诊疗指南更新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内容丰富、梳理全面、讲解透彻,帮助各位与会者拓展了知识面,推动了云南地区的消化肿瘤诊疗规范化水平提高,感谢CSCO组织等各界对于本次大会的支持,希望未来共同携手努力,共建2030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