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习中期汇报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蔡欣
半年,认真的回想起来,挺漫长的。因为半年以来,我们是在克服困难和承受压力的情况下度过的。正如我们所料的,语言是我们走下飞机,踏入新加坡后的第一个障碍,我们可以读,可以听,但是工作中所要求的并不仅仅如此。作为临床医生,要和患者交流,要和翻译人员(中东病人)交流,只有详尽的、具体的沟通,才能掌握第一临床信息,才能指导临床工作。这里的患者缺乏医学知识,连最基本的医学常识都一无所知,对症状和病情的描述只有在医生仔细询问的时候才肯作答。而且,翻译人员只起语言转换的作用,他们没有医学背景,我们需要用简单易懂的词语(不可以更多的医学术语),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好,在几次查房之后,我们就可以适应下来。
国外,任何一名医生行医之前,都要通过各种认可,所有来这里的外国医生,工作以前要参加ACLS、BCLS(初、高级心肺复苏的理论和实践训练及考核),80分以上才可以通过。我们的压力是很大的。我们不可以失败,因为我们知道,两个人中任何一个失败都是我们中国医生的失败。我们是经过选拔,通过考核后才来到这里的,而且,在外国人眼里,我们是中国优秀的人员,所以,更不允许失败。新加坡人的英语(口语)是不标准的,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医生也是如此。这给我们听课带来了障碍,我们是肿瘤专业的,让我们在短短的一周之内精通心脏内科,谈何容易?困难重重,压力如山,我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们成功了!事实证明,在我们的弱项方面,我们并不比别人差!
最初拟定的4周的适应期,我们只用了2周就开始了临床工作,接管病人。2周工作以后,就参加了统一的节假日和夜间的轮流值班。我们在短期之内胜任了这里的工作。我们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对自己是满意的。
Johns-Hopkins IMC是隶属于美国的,这里的管理体制、系统模式以及各种运行操作都是美国模式的,包括医生和部分护士的思维方式。这里有很多优秀的、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东西。工作的每一步都是有纲可循、有据可依。从科室的管理,到临床问题的解决,都有protocol。只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得到的临床资料才具有可比性。这正是这里的临床科研、GCP工作成果能够得到医学界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凡事以事实论证。病例讨论、专业学习,大家讨论的更多是Meta分析,临床科研,这里有美国的、欧洲的、日本的……只有来自我们中国的资料较少。试问我们有着广阔的医疗资源,有着雄厚的医疗队伍,为什么拿不出令国外同行折服的成果呢?
Johns-Hopkins IMC除了有自己的病人(门诊和病房)之外,今年7月以来,还接管了新加坡政府的医疗保险病人(肿瘤病人)。虽然只是门诊,但每天半天的工作量是蛮紧张的。这里每个病人的治疗都是系统化的,全国的方案是统一的。一个病人可以换几个肿瘤科医生,除非病情发生变化,否则治疗方案并不因为医生的更换而改变。虽然这里是首诊医生负责制,但是根据疾病的特点,首选的治疗方式的不同,首诊医生会经常将病人送到相关科室请求会诊。不存在首诊医生首选治疗的事情。
这里还有另外让我们喜欢的地方。医生都兢兢业业的工作,工作时间都放在临床方面,很少有非医疗性事物打扰。医患关系很融洽,我们尚未听说过因为医疗纠纷而发生患者伤及医务人员之类的恶性事件。
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化都市,这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人员,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们工作在一起,相互咨询和介绍各国的特点是大家共同的话题。博大的中国在这里是别人羡慕的对象,我们的医疗水平是领先的,我们的医疗技能是精湛的,我们的人民享用着丰富的医疗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荣之处。说到我们的政府,CSCO委派我们2名医生在这里学习,他们那羡慕中夹杂着嫉妒的眼光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幸福和优越。在此我要感谢我们的CSCO,感谢她为我们创造这一机会,与Johns-Hopkins IMC建立合作所付出的努力,感谢她为我们培训工作进程所作的一切,感谢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的支持与援助。
半年,又是短暂的,我们会按Johns-Hopkins IMC对我们的要求,完成论文工作,为我们自己,为我们中国医生,为CSCO争得一份光荣和荣誉!明年,还会有2名国内医生来到这里,希望我们能在新加坡相聚。同时也可以通过E-mail和我们联系,我的地址是:caixin@csco.org.cn (no blank between the characters)。最后,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和牵挂,谢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