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是十分普遍的事情,有研究表明约2/3的患者在病程中伴有发热现象,1/3的患者发热直接与肿瘤相关。为什么癌症患者会出现发热?临床上遇到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呢?3分钟掌握癌症发热的五大原因。
一、感染性发热
感染是导致癌症患者发热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免疫力降低——肿瘤本身以及营养不良、年龄偏大等因素降低了患者的防御功能;而放疗、化疗均可严重损伤白细胞, 尤其是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手术也可使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在术后紊乱数周, 这些因素都促成了感染的发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菌群失调,则易引起二重感染。
如何快速准确诊断感染性发热?
➤C反应蛋白(CRP)检测:正常人CRP含量很低,明显增高说明体内有炎症存在的可能,不同原因的感染CRP增高情况不同。
➤内毒素的定量检测:内毒素血症多随病情的恶化而加重,随病情缓解而减轻。血浆内毒素含量有助于早期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利于临床合理利用抗菌药物和及时对症处理。
➤降钙素原(PCT)检测:PCT是一种糖蛋白,正常人含量很低,病毒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癌性发热、药热、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性疾病等PCT不增高或轻度增高。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PCT会增高,而且PCT增高程度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
➤细菌及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培养仍是感染性疾病诊治的金标准,所以,CRP检测、内毒素检测和PCT检测只能弥补病原菌培养之不足。
二、非感染性发热
1.肿瘤性发热
肿瘤性发热是指由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一些实体瘤如肾母细胞瘤、淋巴瘤、肝癌、肾癌以及白血病等易发生肿瘤热。肿瘤性发热的诊断实际上是一个排除性诊断,即对发热的患者进行详尽的评估,如病史以及必要的理化检查,并排除其他原因的发热后,才考虑诊断为肿瘤性发热。其特点是发热常> 37.8 ℃,即使高热也常无寒颤、出汗等中毒症状,心动过速与发热不相称,检查无感染依据,一般解热药疗效不满意,经杭肿瘤治疗后可恢复正常。非甾体抗炎药有助于区别肿瘤性发热和非肿瘤性发热。
2.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应用过程中引起的发热较多见,伴有全身不适感,寒战,淋巴结肿痛,最常引起发热的化疗药物主要是博来霉素、平阳霉素,给予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处理后多可缓解,严重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如出现药物热,一般不再用此类药物,如必须要用的化疗药,可在再次使用该药物之前预防性使用退热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输液与输血反应
较易识别,于输液输血过程中或输后2小时内发生寒战、高热,有自限性。应立即暂停或减慢速度,给予抗组胺药物如盐酸异丙嗓、解热药或皮质激素,可立即退热。
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引起的发热
中枢神经系统尤以丘脑前部受到痛组织侵犯或转移时可引起发热甚至是高热,可伴有相对缓脉和颅高压症状,颅神经麻痹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定位体征。脑脊液无色透明或血性,压力增高,部分可查到恶性肿瘤细胞,头颅C T 检查可显示颅内病变部位。治疗可鞘内选择性注射抗瘤药或激素,亦可全颅放疗或手术治疗。
五、肾上腺危象所致的发热
癌症特别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或广泛出血时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出血,发生急性功能减退。当患者出现发热、厌食、恶心、呕吐、低血压或休克时应考虑肾上腺危象的可能性,应按肾上腺危象处理给予皮质激素。
癌症病人发热的原因不尽相同,处理的措施也不同,基本原则是确定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险,部分患者的发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每一病例应作具体的分析,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肿瘤性发热的诊疗进展.中国肿瘤临床,2012,39(6):355-357.
2.老年人肿瘤相关性发热的诊治进展.实用老年医学,2017,31(2):111-113.
3.癌症患者发热的原因和治疗.临床内科杂志,1992,9(3):14-15.